校纪委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上海高校纪委书记座谈会和系统专题学习研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8-06-28浏览次数:594


2018年6月5日,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组织召开上海高校纪委书记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市委关于推进高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研究谋划下一步高校纪检监察工作。6月19日组织召开驻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系统专题学习研讨会,深入传达学习中央纪委省区市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市纪委贯彻落实意见,研究推进监督工作。会后,我校纪委高度重视两个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

一、校党委听取纪委专题汇报,强化推进“四责协同”机制

611日,校纪委书记李艳玲在校党委会上传达了市纪委副书记戴骅同志在高校纪委书记座谈会上的三点意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切实增强做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稳中求进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推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取得新作为。625日,校纪委再次向学校第四届党委常委会汇报了廖国勋同志在上海市纪检监察系统贯彻中央纪委座谈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常委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中央纪委和上海市纪委工作部署,紧密联系学校建设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推动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课题进行了讨论。校党委书记李明福同志强调:在学校党代会召开前后,两次学习传达中央纪委和市纪委领导讲话精神意义重大,学校第四届党委和纪委肩负着神圣的政治使命,抓紧抓好抓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在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上下功夫,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委和市纪委监察委领导讲话精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联系二级学院和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真正做到管党治党与业务工作同考虑、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党委常委和校级领导成员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扎实推进“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精准施策,提高从严治党的有效性。

二、校纪委组织专题学习,明确监督执纪工作重点和思路

校纪委书记主持召开纪检监察专题会议,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履职责任,对标中央和上海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上海纪检监察工作“1146”规划为引领,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委班子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按照打造适应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纪律部队”的标准,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持续学习,加强对党章、宪法和监察法的系统学习,坚决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排查本校监督执纪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协同党委探索三不一体化推进路径。纪检干部纷纷表示: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思维、战略谋划和精准落实水平,妥善处理好六对关系。

三、上下联动对标看齐,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稳步推进

619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上海电力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以《砥砺奋进新时代,改革创新谱新篇,为建设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主题,明确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党建为主心骨”的思路,校纪委《忠诚履职,强化监督,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工作报告,着眼未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六大任务。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和前瞻谋划,充分反映出学校新一届党委、纪委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坚强决心。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纷纷表示:要带领全校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听号令,要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钉钉子,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挑担子

当前,学校纪委正在协同深化学校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2018年日常监督执纪工作着力实施 “三个全覆盖” “三个个公众号”,形成强烈震慑。“三个全覆盖”即校院两级纪检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纪委督查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全覆盖,参加二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全覆盖。“三个公众号”,即“上电清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廉洁上海”协同发挥廉洁文化宣传综合效应。20183月,校纪委筹建“上电清风”,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月和师生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成效显著。三个月来“上电清风”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1020篇图文并茂的信息,包括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央纪委监察委、上海市纪委监委重要信息,学校党委和纪委关于政治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工作要求,有力地弘扬了清正廉洁和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发挥了廉洁文化正风气、育人才的效应。